close

    4、不要擔心嚴厲回擊會傷害父母與孩子的感情

  謹記 不要擔心嚴厲回擊會傷害父母與孩子的感情。事實上, 沒有什麼東西比父母在受到挑釁後取得勝利能使父母和孩子靠得更近 。


  如果懲罰是孩子「自找的」,並且,他完全明白他是「罪有應得」 的話,孩子在最初的淚水消失之後往往會表現出對父母的愛。

  莎莉曾經遇到女兒丹尼爾的一次公然反抗。

   那時丹尼爾還是一個僅滿15個月的「跟屁蟲」。 莎莉想把壁爐點燃,她必須到車庫後面去找一些柴火。天正在下雨, 所以她告訴光著腳的丹尼爾在門口等著。丹尼爾很早就學會了說話, 她能聽懂這個命令的意思。但是,她突然跳起來要穿過濕濕的院子。 莎莉抓住了她,把她拉回來,嚴厲地重複了一遍那個命令。 但是莎莉一轉身,丹尼爾又立即跳了出去。 這是一種明顯的反抗行為。於是,在事情第3次重複的時候, 莎莉用一根小棍子敲了丹尼爾的小腿。

  在丹尼爾的淚水干了之後,
莎莉走到火爐旁丹尼爾的身邊,伸出胳膊說: 「媽媽愛你。」莎莉溫柔地用胳膊擁抱住她,在這個充滿愛的時刻, 莎莉輕柔地告訴了丹尼爾服從媽媽的重要性。


   父母應該把「嚴厲回擊」和「粗暴對待」區分開來。 嚴厲回擊並不是要父母粗暴地對待孩子。 嚴厲回擊是指父母要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和原則。比如莎莉, 她如果不堅決回擊丹尼爾的挑釁,在15個月大的孩子眼裡, 她以後不管說什麼,孩子多半會不聽, 因為她記住了可以和母親討價還價;而且, 莎莉在回擊之後如果不表明她對孩子的愛, 年幼的孩子可能會覺得母親很無情。 幼年的隔閡極有可能影響一生的親子關係。在這個事件中, 莎莉做的非常出色!她讓孩子明白, 父母拒絕的是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如此懲罰之後, 父母的溫暖撫慰對於讓孩子明白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謹記 尊重僅僅作為單方面的行為是難以真正持久的。


   尊重必須是雙方的。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 他們就不能要求孩子尊重他們。父母應該友善地對待孩子的自尊, 永遠不要蔑視他們,或令他們在朋友面前難堪。懲罰時, 通常應該避開好奇的目光和幸災樂禍的旁觀者。 孩子們不應該受到嘲笑,如果這使他們感到不舒服的話。 他們強烈的感情和要求,即使是幼稚的,也應該給予誠懇的評價。 讓他們感到父母是「真正關心我」的人。 一個在批評孩子時滿口嘲諷和傷害性話語的父母, 別指望反過來受到孩子真正的尊重。他們的孩子可能非常害怕他們, 所以藏起了對他們的輕視,但是報復會在將來某個時候反覆出現。

  尊 重孩子,首先要認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 他們有著獨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有相當一部分中國家長, 潛意識裡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替孩子安排一切。 誰都知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每當處理問題的時候, 家長往往忘了這回事,把自己的視角當成孩子的視角。 歐美文化重視個性。嬰兒從小就自己一個人睡;不管孩子有多小, 多數家長會解釋自己的原則和行為;對於領養來的孩子, 他們會和他們討論領養和親生的孩子有什麼區別;父母離異, 也會對孩子有交待,不會讓孩子覺得他們是局外人,等等。電影《 似是故人來》裡面有個場景:父親要出遠門, 臨行前對5歲的男孩說:孩子,你在家要照顧好媽媽, 你是家裡的男子漢。如果在中國的電影裡,恐怕同樣的場景, 父親會說:在家要乖,聽媽媽的話。 這就是文化差異在實際生活中的不同表現。

  從小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才會去尊重他/她。 最實用的做法是: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對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 並和他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進行探討。父母不妨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傾聽和探討會促使雙方達到互相理解,最終達到互相尊重。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須對事物的好壞有一個始終如一的主見。 父母自己缺乏主見是教育孩子的一大禁忌。最簡單的做法是: 你要經常解釋你的行為,你為什麼要責罵他, 或者你為什麼要表揚他,把你的是非觀傳遞給孩子, 並且確保你的行為符合你的是非觀。


摘自:《高效能父母的21個教子習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ngo0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