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畜共通傳染病「萊姆病」病例大增
  人畜共通傳染初期很像感冒
萊姆病病例大增
壁蝨叮咬得病 長期可能導致顏面神經麻痺 家有貓狗要多留意

記者魏忻忻/台北報導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指出,新興人畜共通傳染病「萊姆病」病例在國內有明顯增加的現象,九十年確定病例達六十七例,近兩年共有七十九人感染,另有境外移入病例 兩名。由於萊姆病的初期症狀很像感冒,容易被誤診,長期下來,患者可能會惡化成心律不整、心包囊炎、顏面神經麻痺等。

   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江英隆指出,八十六年起,國內開始檢驗、監測萊姆病例,八十九年三月建立標準檢驗監測的合約實驗室,到目前為止,共通報六百五十一名疑似病例,前年二百十一例,去年四百四十例;其中確定病例七十九例,前年為十二例,去年六十七例,病例明顯增加。

    江英隆說,「萊姆病」被世界衛生組織歸類為「旅遊傳染病」,美國每年有上萬名報告病例,歐洲、日本、韓國、大陸等地區也有感染病例報告,雖非法定傳染病, 但世界各國相當重視。萊姆病經由俗稱「壁蝨」的「硬蜱」叮咬、傳染,是人畜共通疾病,但並不會經由人傳染給人,致病菌為伯氏疏螺旋體。

   人類感染萊姆病之後,可能產生多重系統病變,感染初期症狀像感冒,會產生頭痛、輕微發燒、全身疲勞、寒顫等症狀,約有六成八成患者被感染性硬蜱叮咬後,初期出現遊走性紅斑,特徵是紅斑性丘疹環狀且中央泛白、局部灼熱,通常無痛感,但紅斑會逐漸擴散而成牛眼狀。

    若未經治療,多數遊走性紅斑患者的皮疹會在三至四周後消退,但可能引起中、晚期症狀,包括心臟、神經系統及關節病變、心律不整、心包囊炎、顏面神經麻痺及 膝關節腫痛等臨床病症,萊姆病的死亡率雖然不高,但慢性傷害不小。臨床上則有醫師反應,萊姆病患者經常被誤診、忽略,有人被當作濕疹治療達十年之久。

    江英隆表示,為了加強第一線醫護人員對「萊姆病」的認知及診斷能力,去年即舉辦多場研討會,展開教育訓練及衛教宣導活動。疾病管制局呼籲,台灣地處氣候溫 暖潮濕,正是「硬蜱」繁殖生長的好環境,加上人口稠密、民眾喜好野外活動,更有利於「硬蜱」媒介傳染,貓狗等寵物身上也可能有硬蜱存在,請民眾多加留意。



愛狗狗也要保護自己
除了定期幫狗狗洗澡之外
更要幫他除蚤
這樣不但可以減輕他的疼、癢
更能保護自己不被萊姆病侵犯
家中有小朋友的更要注意
一定要勤洗手
並免不必要的傳染疾病


但還又有很困擾我的
因為醫生說家中寶貝有過敏
不可以養狗狗
這真的是.....................捆擾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ngo0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