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親子36計〉遺棄焦慮 親子感受不同

2008/11/24 17:20
〈親子36計〉遺棄焦慮 親子感受不同

文/呂政達


父母或照顧者出去一下下,孩子卻墜樓身亡的事件,一直在發生。最近這樁更讓人扼腕鼻酸,祖父趁五歲男孩睡著外出辦事,男孩醒過來找不到爺爺,打電話求援。然而,當警察循線找來時,男孩已墜樓氣絕。


「一下下而已」意外裡大人後悔莫及的話如出一轍。大人總以為小孩睡著就沒關係,卻忘記自己小時候的體驗。二、三歲到五歲期間,正是精神分析所說「被遺棄焦慮」的階段。


如果男孩沒有墜樓,最後祖父及時趕回來了,是不是表示一切事情都會過去?剛好,就不是這樣。這個男孩可能一輩子都會留下無法抹除的心頭陰影,甚至會影響到他將來扮演的父親角色,和他有沒有愛人與被愛的能力。


寫過《冷血》的美國作家楚門.柯波帝終生就為此所苦;柯波帝的媽媽年輕又愛玩,帶著他四處流浪。柯波帝常常說,他這輩子最驚嚇的噩夢就是兩歲時,媽媽將他一個人留在新奧爾良的旅館內,他醒過來時,房間一片黑暗,沒有任何聲息,似乎黑暗裡躲著怪物要將他吃掉。


這種感覺,成為柯波帝作品的主要色調,他從此不再輕易相信別人。


淡 忘自己或許曾有過「被遺棄焦慮」的父母們,看待事物的方式與幼兒完全不一樣。大人注重的是「結局」,總是想反正孩子醒來哭了,也不會哭太久。孩子的感受卻 是漫長的過程,「爸爸媽媽不要我了,怎麼辦?」爸媽們,請相信,即使你已不記得了,那種恐慌驚懾有可能持續一輩子,讓每個孩子都變成小小的柯波帝。


【獻計】


如果只剩你一個人照顧小孩,即使孩子睡著,也千萬不要離去。一定要設想成:你一走,孩子就會醒過來。如果你真的要離開,記得把孩子帶在身邊。因為,孩子對大人的在意,超過大人自己的察知。


心理學研究早就發現,二、三歲以後的孩子即使睡著,對周遭的訊息和情況仍保持著起碼的知覺,睡眠中的大腦並不會完全停止運作。


因此,大人離開開門的聲音,或是輕微到鑰匙轉動的聲響,都會像蝴蝶效應般傳到小孩睡著的腦部,產生種種迴盪。這種過程,腦神經科學還沒有完全解開,目前我們僅知道,很有可能大人離開的動作,就成為孩子醒來的原因。


恩!!


自己要多多注意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ingo0311 的頭像
    pingo0311

    pingo0311的部落格

    pingo03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