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逼小孩學這些才藝?』 牛頭叔叔說故事134
放學了…!
看著許多小朋友『背著』單肩雙肩或『拉著』登機包式~沉重的書包踏出校門,
我的內心也跟著沉重起來~~~
許多安親班或是家長來接小孩,
目標是把這群小孩往下一個地方送:
『安親班』、『補習班』、『才藝班』……
住在都會區多數的小孩通常是如此被往下一個地方送,
說真的~這畢竟是無奈中所造就的「習慣」,
在這段時間裡小孩必須完成學校作業,
有些『安親班』則與『補習班』、『才藝班』合作,
進行「課後加強學習」…!
我覺得『安親班』這個名詞取得真好,
因為主要功用是為了讓還在工作中尚未下班的父母親能安心繼續上班,
等到父母親下班了再去接小孩即可。
如果確定父母親必須更晚接小孩的話,
只須與『安親班』先討論好,除了負責供應小孩晚餐之外,
還負責將小孩送往『補習班』或『才藝班』~讓小孩繼續『學習』;
大約9點之後再由父母接回…
然而到底有無「加強的需要」或「加強的核心」呢?
別說學生和家長都不一定知道之外,
許多課後輔導的老師所關心的則是「有錢收」就好~畢竟這是他們的飯碗。
『補習班』傳授的重點是功課:英文、數學、自然…
『才藝班』教導的核心是文藝:音樂(鋼琴、小提琴、吹管…)、美術、作文…
我必須強調:能多方學習真的很好!
但是為什麼要學這些~必須先多思考一下!
如果發自小孩想要學習的,那麼,當家長的我~自然力挺小孩學習!
然而,有更多的情況是:家長逼著小孩去學習的,這種狀況則不認同!
我曾經和一些家長談過,他們覺得小孩該學什麼就幫小孩安排,
因為他們的想法是「興趣需要靠培養」。
而補教界更推出聳動的說法:『不要讓小孩輸在起跑點上!』
『今日不投資(在小孩的身上)!明日後悔!』…
有太多慫恿人的話語,我也沒說這些說法一定不對,
但是真心期盼家長們多耐些性子審慎思考一下:
『為什麼要……!!!???』
許多小孩總是嘟著嘴坐在鋼琴前磨耗~
更有些則是歪著脖子夾著小提琴掉淚~
也有好些超過晚上11點還趕著寫學校和補習班功課~
有些則是受不了驟然出現的壓力而與家長出現對峙的緊張氣氛~
在他們臉上我看不見燦爛的笑容~
從他們口中聽不見爽朗的笑聲…
而家長除了經常說「去讀書」、「這是為你好」、「成績考的怎樣」…之外,
到底有多久~這些孩子沒和父母聊起學校功課以外的想法呢~~~!!??
我有一位朋友想讓自己的兒子學樂器,她告訴小孩說:
『媽媽希望你學音樂,是希望將來當你想紓解情緒時可以派上用場!』
『我不是希望你當音樂家、要走音樂的路,所以學習時不需有任何壓力。』
『平常在家想練就練;不想練也沒關係!』
『一星期就花1個多小 時到 老師那兒學習音樂。』
『你想學任何音樂或樂器,媽媽完全尊重你!』
然後她帶著小孩參加許多場的演奏會~讓小孩觀察表演者的氣質;
他們也到書局欣賞了很多不同樂器的試聽CD,然後買不同的CD回家欣賞;
過程中他們一起到樂器行認識許多不同的樂器;
最後小孩決定學大提琴,因為小孩喜歡大提琴低沉渾厚的聲音,
而且這是小孩試聽了許多CD後才確定並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
因此學習的過程非常順利~不趕流行、沒有壓力、怡然自得…最重要的是:
『他真的很喜歡!』
學語文當然在國際化的地球村裡非常重要,
但是學語文也必須有清楚的概念和想法~而起不應該只是為著考試。
如果不要硬「逼」著兒女去學習,而是引導他們有學習的動機,
一旦是學習者自己有「動機」和「企圖心」之後的學習,
通常會出現極大的「潛力」、「毅力」、「爆發力」和「持續力」,
這是在這一則故事中最想要和家長們討論與互動的核心觀念。
『裝傻』和『示弱』是家長有時候必須引用的策略,例如:
我想帶小孩去嘉義走走,但是要吃什麼、去主要的地方之後能順道去哪裡,
通常我告訴小孩:「把拔也不懂,你幫我們規劃一下好嗎?」
起初我會請太太陪著小孩進行規劃,後來也將預算告訴小孩,
逐漸有練習的機會與參與,他們的表現有時候是超出我們的想法~
當然有時候的規劃並不理想,但這就是嘗試~父母必須多肯定小孩的表現。
我非常支持小孩能多學許多的才藝和認真在許多的課程上,
但是前提必須是:父母和兒女一同討論並了解真正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目標!
還有必須不是「強迫」,而是清楚的「引導」。
大姊在台南是頗具知名度的鋼琴老師,
雖然大姊要免費教小牛學鋼琴,
但是我一直沒急著讓小牛學鋼琴,
直到有一次小牛參加大姊舉辦的演奏會後主動跑去找大姊說:
「大姑姑你教我鋼琴好嗎?」
那時我才同意讓小牛學鋼琴,但是我給的條件是:
『不要從基礎學,而且只學3首曲子就可以!』
當下我的補充是:
『不必學識譜、不需有基礎、單純從辨音學起,半年學得一首曲子就好!』
『不勉強、不強迫、不必天天練習…』
『就算想練習的話~一天不可以超過20分鐘練習!』
『因為你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元了,不宜都投入在鋼琴上。』
這是我採取逆向思考作出的決定。
『為什麼只學3首曲子呢?』大姊問。
我哈哈大笑說:
『一首主題曲、一首安可曲、再一首是符合國際禮儀的第二安可曲。』
這就是我的想法。
大姊後來安排一位和小牛年紀相仿且已經學琴多年的學生一同學習,
小牛學的第一首曲子是『給愛麗絲』,(其實一開始大姊並不看好小牛)
練琴多年的學生不想而輸給一個沒底子的「菜鳥」,
小牛則想表現出自己可以超越對手的旺盛企圖心,
結果這二個小朋友在學習的過程中因有互相較勁的激勵,都進步神速。
過程中我則逢小牛練習超過20分鐘後,就請他遵守約定~停止練習,
這種莫名其妙的約定,促成小牛珍惜在鋼琴前的時光,
後來小牛甚至主動說:「我可以早上早些起床多彈20分鐘的鋼琴嗎?」
即使我的內心是開心的,但是故意勉為其難的說:
『這樣子你的睡眠不足怎麼辦?把拔更看重你身體健康!』
「沒問題的啦!你讓我試試看好嗎!?」小牛說。
這種動機和企圖心一出現之後,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這二位小朋友都把『給愛麗絲』練了起來。
故事說到這兒,
為什麼要逼小孩學許多才藝~~???
千萬不要『逼』!
強迫方式的『逼』~只會壞了小孩的胃口!
當然每個小孩接受引導的方式不盡相同~~~
現在每當聽見小牛坐在鋼琴前彈他熟練的「主題曲」時,
免不了內心就湧起當時他渴望學習的眼神和絕不認輸的鬥志……